立冬已过,重庆各地秋收工作已进入扫尾期,大地留存的稻香记录着今年的丰收景象。农户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忙碌着将粮食收获入仓。
近日,记者走进国家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——重庆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合川储备库,探访粮库智能化管理中控室、规范化储粮仓间、制氮机房、仓顶光伏发电、检化验室等工作区,了解智能粮库、仓内粮情、科技储粮及绿色储粮等方面,直击科技如何助力守护“大国粮仓”。
“我们创新储粮模式,守好丰收果实,已经第一轮‘优质粮食工程’控温储粮、成品粮低温库、氮气储粮、产后服务体系、规范化实验室建设,有效改善仓储设施设备。同时,在市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,我们在今年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‘六大提升行动’,实现绿色生态储粮。”市储备粮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。
粮食储藏极易受到温度、湿度和气体等环境条件影响。为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速度,提高粮食储存质量,实现长储长新,市储备粮公司在合川储备库实施首批绿色仓储提升改造,对仓房外墙、仓顶采用硬泡聚氨酯、气凝胶等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升级改造,提高仓房保温隔热性能。在炎热的夏季,采用谷物冷却机或粮仓专用空调进行机械制冷,将平均粮温控制在20℃以内。此外,通过向粮堆充入氮气“憋死”害虫,减少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,让粮食住进“空调房”,享受“氮气浴”。
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,合川储备库建成光伏发电站,年发电量约60万度,保障机械制冷、制氮用电,实现了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”的用电模式,真正实现了绿色发电、绿色储粮。
图为储备库仓顶光伏发电板。
据介绍,市储备粮公司将持续强化科技赋能,以“合川模式”为先导,结合重庆地区储粮生态特点,积极实施新材料新工艺粮库改造,创新优化准低温储粮技术,全面推广氮气气调储粮技术与仓顶光伏发电清洁能源利用技术,探索绿色储粮先进模式,提升储粮管理水平,力争2025年全面实现市级储备粮绿色生态储粮全覆盖,保障重庆市粮食储备安全。
图为低温储粮仓间
“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我们有条件、有能力、有信心。”市储备粮公司有关负责人说,“下一步,我们将盯紧抓实粮食安全,发扬重庆储粮人的‘工匠精神’,把‘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’真正落实到位,构建更高层次、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”
据悉,为贯彻实施国家“优质粮食工程”,市储备粮公司先后投资25亿元,新建23个粮库194万吨仓容,配齐配优进出仓作业设备和“四合一”储粮设施,建成136个“示范仓”,实现准低温仓容达40万吨、氮气储粮仓容120万吨、保持静态仓间规范储粮100%。